国家公务员考试

2022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备考:对应关系超强总结

2021-11-19 09:14 公务员考试 https://hb.huatu.com/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:华图官网

点击订阅
湖北华图
公务员招录,事业单位考试,教师招聘信息

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以下国考备考技巧信息:2022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备考:对应关系超强总结,更多关于2022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备考技巧:对应关系超强总结,国家公务员备考技巧的内容,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/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:027-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,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

公告预约hbicon2025国考公告预约

笔试礼包hbicon国省考公考盒子8.0

  2022国考行测类比推理备考技巧:对应关系超强总结

  类比推理在国考判断推理模块中占比达到25%,而国考中对应关系的考题占比也是越来越大,显而易见,在备考中突破对应关系就能轻而易举拿下类比推理的分数。正是如此,对应关系出现难题的机率也是较高的,而考生的得分率一般不太理想,因为对应关系的知识点范围较广,考生难以快速识别词语间是怎么样的对应关系,甚至会弄混。在这里,给大家梳理出对应关系的知识点与应对技巧,掌握之后相信大家能够灵活应对。

  【知识点详解】

  1、常考对应关系总结

  通过以下表格呈现常考对应关系,以及其二级辨析时常考的考点,并用造句子的方式便于大家理解与记忆。

  对应关系二级辨析考点举例造句子

  功能对应主、次要功能白醋∶调味∶消毒白醋主要功能是调味,次要功能是消毒

  原材料对应物理、化学变化;主、次要原材料玻璃∶镜子玻璃是制作镜子的主要原料

  时间顺承对应主体是否一致点餐∶吃饭我先点餐后吃饭

  职业内容对应主、次要工作内容教师∶授课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授课

  地点对应活动性质广场舞∶广场在广场跳广场舞

  因果对应必然、或然因果众人拾柴∶火焰高众人拾柴必然导致火焰高

  目的对应唯一、不唯一目的刻舟∶求剑刻舟只是为了求剑

  文学常识对应人物主、客体三顾茅庐∶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客体人物是诸葛亮

  配套使用对应必须、非必须配套钢笔∶墨水钢笔与墨水必须配套使用

  2、不常考对应关系如何应对?

  三词型的题目会将上述对应关系糅合。职业、工具、产品的对应,比如“铁匠∶火炉∶镰刀”;职业、原材料、产品的对应,比如“厨师∶鸡蛋∶蛋糕”;场所、职业、内容的对应,比如“舞台∶歌手∶唱歌”。

  还会有一些不太常考的对应关系,真题中只出现过一次,这类对应关系仅仅是针对这一组词语本身。当然,我们做题过程中也无需纠结这组词是什么对应关系,而是用简单的语句将词语串联,那么能用相同或相似的语句串联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。具体的例子可以看以下2道例题。

  【例题讲解】

  【例1】骨骼∶肌肉

  A. 齿轮∶发条

  B. 表针∶表盘

  C. 果核∶果皮

  D. 轮胎∶汽车

  【答案】A

  【解析】确定题干逻辑关系。

  “骨骼”和“肌肉”都是人和动物的组成部分,二者属于并列关系,且“肌肉”牵引“骨骼”运动,二者属于对应关系。

  辨析选项。

  A项:“齿轮”和“发条”都是传动器的组成部分,二者属于并列关系,且“发条”带动“齿轮”转动,二者属于对应关系,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,符合;

  B项:“表针”和“表盘”都是钟表的组成部分,二者属于并列关系,但“表盘”无法牵引“表针”运动,二者属于对应关系,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,排除;

  C项:“果核”和“果皮”都是果子的组成部分,二者属于并列关系,但“果皮”无法牵引“果核”运动,二者属于对应关系,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,排除;

  D项:“轮胎”是“汽车”的组成部分,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,排除。

  因此,选择A选项。

  【例2】( ) 对于 国家 相当于 免疫 对于 ( )

  A. 国防;生物

  B. 阶级;疫苗

  C. 民族;脱敏

  D. 人民;淋巴

  【答案】A

  【解析】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,确定逻辑关系。

  A项:“国防”保护的对象是“国家”,二者属于对应关系,“免疫”保护的对象是“生物”,二者属于对应关系,前后逻辑关系一致,符合;

  B项:“国家”是由不同的“阶级”组成,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,“疫苗”刺激生物体产生“免疫”功能,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,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,排除;

  C项:“国家”是由多个“民族”组成,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,“脱敏”是一种治疗过敏的方法,与“免疫”无明显的逻辑关系,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,排除;

  D项:“人民”是“国家”的组成部分,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,“淋巴”具有“免疫”的功能,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,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,排除。

  因此,选择A选项。

  【总结】

  不难看出,上述2道例题的对应关系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种对应关系,但并不影响选择出正确答案,利用造句子的方式来确认对应关系一致即可。需要注意的是,对应关系会包涵考察文学、历史、生活等常识,这些知识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积累。预祝大家成功!

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荐:

成绩查询】 【晒分查分差】 【资讯汇总

图书教材】 【面试课程】 【在线咨询

    (编辑:五峰华图)

    2024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